致卓测控

在线客服

销售热线

400-027-1566

汽轮发电机专用名词术语解释

时间:2019-07-16 阅读: 次 来源:致卓测控
文章标题:汽轮发电机专用名词术语解释关  键 词:汽轮发电机,专用名词,术语,解释概      述:本文主要介绍有关汽轮发电机专用名词术语解释。

本标准规定了电站汽轮机专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本标准适用于电力行业制定标准及编写技术文件。

1、汽轮机种类与型式如下:

1.1 汽轮机:Steam Turbine,蒸汽透平使蒸汽膨胀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具有叶片的旋转式动力机械。

1.2 冲动式汽轮机:Impulse Turbine,大多数级的蒸汽主要在喷嘴或静叶栅中进行膨胀的汽轮机。

1.3 反动式汽轮机:Reaction Turbine,大多数级的蒸汽在喷嘴(或静叶栅)和动叶栅中都进行膨胀的汽轮机。

1.4 轴流式汽轮机:Axial Flow Turbine,蒸汽基本上沿轴向流动的汽轮机。

1.5 辐流式汽轮机:Radial Flow Turbine,蒸汽基本上沿径向流动的汽轮机。

1.6 凝汽式汽轮机:Condensing Turbine,排汽直接进入凝汽器的汽轮机。

1.7 背压式汽轮机:Back Pressure Turbine,将高于大气压力的排汽用于供热或其他用途的汽轮机。

1.8 抽汽式汽轮机:Extraction Turbine,从汽轮机级后抽出部分蒸汽供用户使用的汽轮机。

1.9 调节抽汽式汽轮机:Regulated Extraction Turbine,抽汽压力可以调节的抽汽式汽轮机。

1.10 热电联产汽轮机:Cogeneration Turbine,能同时承担供热和发电两项任务的汽轮机

1.11 回热式汽轮机:Regenerative Turbine,有部分蒸汽从汽轮机级后抽出加热锅炉给水的汽轮机。

1.12 再热式汽轮机:Reheat Turbine,蒸汽在膨胀过程中从汽轮机引出,经再次加热后重新返回,继续膨胀作功的汽轮机。

1.13 低压汽轮机:Low Pressure Turbine,主蒸汽压力在1.5MPa以下的汽轮机。

1.14 中压汽轮机:Medium-Pressure Turbine,主蒸汽压力在3.4MPa左右的汽轮机。

1.15 高压汽轮机:High Pressure Turbine,主蒸汽压力为9.0MPa左右的汽轮机。

1.16 超高压汽轮机:Super-High Pressure Turbine,主蒸汽压力为12.0MPa~14.0MPa的汽轮机。

1.17 亚临界汽轮机:Subcritical Pressure Turbine,主蒸汽压力接近于临界压力(一般高于16.0MPa,又低于临界压力22.1MPa)的汽轮机。

1.18 超临界汽轮机:Supercritical Pressure Turbine,主蒸汽压力高于临界压力(一般高于24.0MPa,低于28.0MPa)的汽轮机。

1.19 超超临界汽轮机:Ultra Supercritical Turbine,主蒸汽压力达到28.0MPa以上,或主蒸汽温度或/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93℃及以上的超临界汽轮机。

1.20 多压式汽轮机:Multipressure Turbine;Mixed Pressure Turbine,向同一台汽轮机的不同压力级分别注入相应压力的蒸汽,从而膨胀作功的汽轮机。

1.21 单轴汽轮机:Tandem Compound Turbine,多缸汽轮机各汽缸的轴串联为一个轴系的汽轮机。

1.22 双轴汽轮机:Cross Compound Turbine,多缸汽轮机各汽缸的转子分列为两组,分别采用串联方式连接的汽轮机。

1.23 基本负荷汽轮机:Base-Load Turbine,长期以额定负荷或接近该负荷运行的汽轮机。

1.24 空冷式汽轮机:Dry Cooling Turbine,采用空气带走排汽凝结时放出热量的汽轮机。

1.25 前置式汽轮机:Superposed Turbine,排汽作为其他汽轮机进汽的一种背压式汽轮机。

1.26 湿蒸汽汽轮机:Wet Steam Turbine,主蒸汽为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的汽轮机。

1.27 地热汽轮机:Geothermal Steam Turbine,利用地热能产生的蒸汽作为工质的汽轮机。

1.28 核电汽轮机:Nuclear Steam Turbine,利用核能产生的蒸汽作为工质的汽轮机。

1.29 联合循环汽轮机:Combined Cycle Steam Turbine,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使用的汽轮机。

1.30 调峰汽轮机:Peak Regulation Turbine,通过机组起停或调整负荷,以适应电网负荷变化要求的汽轮机。

2、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1 主蒸汽:Initial Steam,汽轮机主汽阀进口处的蒸汽。

2.2 再热蒸汽:Reheat Steam,从汽轮机中抽出引至锅炉再热器加热后的蒸汽。

2.3 抽汽:Extraction Steam,自汽轮机某级后抽出的蒸汽。

2.4 回热抽汽:Regenerative Extraction Steam,用来加热锅炉(或蒸汽发生器)给水的抽汽。

2.5 调节抽汽:Regulated Extraction Steam,自汽轮机某级后抽出,并控制在一定压力范围内供给用户的蒸汽。

2.6 排汽:Exhaust Steam,从汽轮机低压缸排出的蒸汽。

2.7 热电比:Ratio Of Heat To Electricity,以同一单位表示热电联产汽轮机装置的供热量与供电量之比。

2.8 蒸汽参数:Steam Conditions,确定蒸汽热力状态的参数,通常是(静)压力和温度或干度。

2.9 过热度:Degree 0f Superheat,过热蒸汽的温度和与其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的差值。

2.10 抽汽参数:Extraction Steam Conditions,汽轮机抽汽口处的蒸汽参数。

2.11 额定蒸汽参数:Rated Steam Conditions,合同中规定的汽轮机蒸汽参数,通常包括主蒸汽、再热蒸汽、排汽、抽汽参数等

2.12 再热蒸汽参数:Reheat Steam Conditions,热段再热蒸汽参数,再热汽阀进口处的蒸汽参数。

2.13 冷再热蒸汽参数:Cold Reheat Steam Conditions,冷段再热蒸汽参数,再热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口处蒸汽参数。

2.14 终端参数:Terminal Conditions,合同中规定的汽轮机或汽轮发电机组终端点参数。通常包括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参数、冷段再热蒸汽压力、最终给水温度、排汽压力、输出功率、转速、抽汽等参数。

2.15 主蒸汽流量:Initial Steam Flow Rate,进入汽轮机主汽阀的蒸汽流量。

2.16 设计工况:Design Conditions,设计汽轮机通流部分尺寸所依据的工况,一般是使汽轮机获得最大内效率的工况。

2.17 变工况:Off-Design Conditions,不同于设计工况的其他工况。

2.18 额定功率:Turbine Rated Power Or Nameplate Load(TRL),汽轮机在规定的热力系统和补水率、额定参数(含转速、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压力、温度)及规。定的对应于夏季高循环水温度的排汽压力等终端参数条件下,保证在寿命期内任何时间,在额定功率因数、额定氢压下,发电机出线端能安全、连续地输出的功率。

2.19 经济功率:Most Economical Continuous Rating(ECR),在规定的终端参数下热耗率或汽耗率达到最低时的功率。

2.20 额定转速:Rated Speed,设计规定的运行转速。

2.21 全周进汽:Full-Arc Admission,蒸汽通过布置在整个圆周上的喷嘴或静叶进汽的方式。

2.22 部分进汽:Partial-Arc Admission,蒸汽通过布置在部分圆周上的喷嘴或静叶进汽的方式。

2.23 部分进汽度:Partial-Arc Admission Degree,蒸汽通过的喷嘴或静叶栅在平均直径处所占的弧段长度与平均直径处圆周长度之比。

2.24 等熵焓降:Isentropic Enthalpy Drop,理想焓降 Ideal Enthalpy Drop,蒸汽等熵膨胀时,从初始滞止热力状态点到终止热力状态点的比焓差值。

2.25 理想功率:Ideal Power,在单位时间内蒸汽的等熵焓降所转换成的机械功。

2.26 实际焓降:Actual Enthalpy Drop,蒸汽实际膨胀时,蒸汽从初始滞止热力状态点到终止热力状态点的比焓差值。

2.27 轮周功:Wheel Work,在汽轮机级中,蒸汽对动叶所作的功。

2.28 轮周效率:Wheel Efficiency,级的单位质量蒸汽所做轮周功与等熵焓降之比。

2.29 轴端功率:Shaft Power,汽轮机轴端输出的功率。

2.30 内功率;Internal Power,单位时间内在汽轮机(或级)中蒸汽实际焓降所转换成的机械功。

2.31 内效率:Internal Efficiency,实际焓降与等熵焓降之比。

2.32 机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汽轮机轴端功率与内功率之比。

3、汽轮机本体结构及零部件

3.1 蒸汽室:Steam Chest,蒸汽通过主汽阀后进入调节汽阀前,

3.2 汽缸:Casing;Cylinder,承受压力,包容转子并供安装持环、

3.3 筒形汽缸:Barrel Type Casing,呈筒形的无水平法兰的汽缸。

3.4 喷嘴(喷管):Nozzle,通常指汽轮机第一级的静叶片(栅)。

3.5 喷嘴室:Nozzle Chamber,调节(汽)阀后喷嘴组前的腔室。

3.6 叶片:Blade,使蒸汽的热能有效地转换为动能或机械功,并对汽流起导向作用的零件。

3.7 静叶(片):Stator Blade,隔板、汽缸等静止部件上的叶片,其功能是使蒸汽的热能有效地转换为动能并对汽流起导向作用。

3.8 导(向)叶(片):Guide Blade,主要起改变汽流方向作用的静叶。

3.9 动叶(片): Moving Blade;Rotor Blade,装在转子上的叶片,其主要功能是使蒸汽动能和热能有效地转换为机械功。

3.10 隔板:Diaphragm,装有静叶片的两半圆环或整圆环。

3.11 旋转隔板:Rotating Diaphragm,通过转动安置在静叶前的旋转环改变静叶通流面积,以控制抽汽量的隔板。

3.12 静叶环:Stator Blade Ring,反动式汽轮机中,全级静叶片沿周向分成若干弧段的环状组合体。

3.13 导叶环:Guide Blade Ring,由导向叶片组成的环状部件。

3.14 静叶环套:Stator Blade Carrier Ring,外缘嵌装在汽缸槽内,安装多级静叶环的中间支撑体。

3.15 隔板套:Diaphragm Carrier Ring,外缘嵌装在汽缸槽内,安装多级隔板的中问支撑体。

3.16 围带:Shroud,位于叶片顶部,用于改善叶片振动特性和应力水平并减少叶顶漏气的覆盖体。

3.17 叶栅:Cascade,由叶片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汽流通道的组合体。

3.18 直叶片:Straight Blade,沿叶高的叶型相同或相似、安装角不变且横截面形心连线与径向线一致的叶片。

3.19 扭叶片:Twisted Blade,叶型和安装角(或只是安装角)沿叶高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叶片。

3.20 弯曲叶片:Bowed Blade,横截面形心连线按一定规律偏离径向位置的叶片。

3.21 复合弯扭叶片:Compound Bowed And Twisted Blade,兼有弯叶片和扭叶片特性的叶片。

3.22 斜置叶片(倾斜叶片):Sideling Placed Blade,出气边沿周向相对径向线倾斜一定角度的静叶片。

3.23 后加载叶片 Aft Loading Blade,工质能量转换主要在叶栅通道后半部分完成的叶片,可以减弱通道二次流强度,减少叶栅通道的总损失。

3.24 锁口叶片(末叶片):Locking Blade(Final Blade),叶根沿轮槽周向安装时,最后装入轮盘或转子体以某种特殊方法固定,并对整圈叶片起锁紧作用的叶片。

3.25 轮盘:Disc,安装动叶用的圆盘体。

3.26 拉筋(拉金):Lacing Wire,位于叶片中部起调频和阻尼作用的连接件。

3.27 叶轮:Blade Disk;Blade Wheel,装有动叶的轮盘。

3.28 锁口件:Locking Piece,最后装入叶轮,以某种特殊方法固定,并对叶片起紧固作用的构件。

3.29 自由叶片:Free-Standing Blade,叶轮上不用围带、拉筋连接的叶片。

3.30 整体围带叶片:Integral Shroud Blade,围带与叶片一体加工构成的总体。

3.31 转子:Rotor,包含动叶片及传递汽轮机机械功的所有旋转部件的总体。

3.32 转子体:Rotor Without Blades,未装动叶片的转子。

3.33 整锻转子:Integral Rotor;Mono Block Rotor,转子体为整体锻造的转子。

3.34 焊接转子:Welded Disc Rotor,转子体由几个锻件焊接而成的转子。

3.35 套装转子:Shrunk On Rotor,转子体的轮盘采用热套方式装配的转子。

3.36 鼓型转子(转鼓):Drum Rotor,通常为反动式汽轮机采用的呈鼓形的转子体。

3.37 主轴:Main Shaft,用于套装叶轮并传递机械功的旋转构件。

3.38 汽封:Steam Seal,防止蒸汽从动、静部件之间的间隙处过量泄漏,或空气从轴端处漏入汽缸的密封装置

3.39 叶片汽封:Blade Seal,减少转子与静叶环或动叶环与静子之间漏汽的汽封。

3.40 隔板汽封:Diaphragm Seal,减少隔板内圆面与转子之间漏汽的汽封。

3.41 轴封:Shaft Gland;Shaft End Seal,减少转子两端穿过汽缸部位处漏汽的汽封。

3.42 曲径汽封(迷宫汽封):Labyrinth Gland;Labyrinth Seal;Labyrinth Packing,形成曲折密封通道的汽封。

3.43 蜂窝式汽封:Beehive Gland;Beehive Seal;Beehive Packing,利用蜂窝状元件减少漏汽的汽封。

3.44 自调整汽封:Self Adjusting Gland,利用蒸汽压差变化,自动调整漏汽间隙的汽封。

3.45 联轴器:Coupling,汽轮发电机组各转子相互连接的部件。

3.46 轴系:Shafting,由多根转子串联连接而成的组合体。

3.47 支持轴承(径向轴承):Journal Bearing,承受汽轮机转子径向载荷的滑动轴承。

3.48 推力轴承(止推轴承):Thrust Bearing,承受汽轮机转子轴向载荷的滑动轴承。

3.49 推力径向轴承(推力—支持联合轴承):Thrust Journal Bearing,同时承受汽轮机转子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的滑动轴承。

3.50 轴承座(轴承箱):Bearing Pedestal(Bearing Housing),装在汽轮机汽缸体或基础上用来支撑轴承的构件。

3.51 推力盘:Thrust Collar,将转子轴向推力传递到推力轴承上的圆盘。

3.52 平衡活塞:Dummy Piston,反动式汽轮机中,形成反向蒸汽压差用来减少汽轮机轴向推力的装置。

3.53 去湿装置:Moisture Removal Device;Moisture Catcher,汽轮机中处于湿蒸汽区域工作的通流部分,采用分离、抽吸和加热

等方法降低蒸汽湿度的装置。

3.54 排汽缸(排汽室):Exhaust Hood(Exhaust Steam Casing),引导末级排汽至汽轮机出口的通流壳体。

3.55 滑销系统:Sliding Key System,为使汽轮机的汽缸定向自由膨胀或收缩,并保持机组各部件正确的相对位置,在汽缸与基座之间所设置的一系列滑键。

3.56 死点:Anchor Point;Dead Point,转子和汽缸(静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热膨胀和冷收缩的基准点。

3.57 绝对死点:Absolute Anchor Point,汽缸相对于基础的膨胀和收缩基准点。

3.58 相对死点:Relative Anchor Point,转子相对于静子(某点)膨胀和收缩的基准点。通常被选在转子推力盘处。对于双层缸,存在内。

4、通流部分热力气动设计

4.1 通流部分:Through-Flow Parts;Steam Path 蒸汽流道,从主汽阀进口到汽轮机排汽口汽流通道的部件组合,主要由进汽机构、叶栅和排汽缸等部件组成。

4.2 热力过程曲线(汽轮机膨胀过程线):Thermal Process Curve(Turbine Expansion Line)流经通流部分膨胀作功的蒸汽,在焓熵图或温熵图上所表示的热力状态点的连线。

4.3 焓降分配:Distribution Of Enthalpy Drop,汽轮机作功蒸汽的等熵焓降在各级之间的分配。

4.4 重热系数:Reheat Factor,多级汽轮机各级的等熵焓降之和与整机等熵焓降值的差值,与整机等熵焓降值之比。

4.5 级:Stage,汽轮机中由静叶栅和动叶栅组成的实现蒸汽能量转换的基本工作单元。

4.6 速度级:Velocity Stage,在较小的速比下工作的、一个叶轮上有两列或两列以上动叶的汽轮机级。

4.7 调节级:Governing Stage,采用喷嘴调节的汽轮机第一级。

4.8 单列级:Single Row Stage,只有一排静叶栅和一排动叶栅的汽轮机级。

4.9 复速级:Double Row Stage,有一排喷嘴和两排动叶栅,在两排动叶栅之间还有一排转向导叶的速度级。

4.10 余速:Leaving Velocity,蒸汽离开汽轮机级时的绝对速度。

4.11 余速利用系数:Utilization Factor Of Leaving Velocity,多级汽轮机中本级的余速动能为后一级所利用的部分与本级余速动能之比。

4.12 反动度:Reaction Degree,动叶栅中的等熵焓降与级的等熵焓降之比。

4.13 冲动级:Impulse Stage,反动度较小带有隔板的级。

4.14 反动级:Reaction Stage,反动度为0.5左右、带导叶环的级。

4.15 理想速度:Ideal Jet Velocity,与级的等熵焓降对应的汽流速度。

4.16 速比:Velocity Ratio,汽轮机级规定截面处的动叶片圆周速度与静叶栅(喷嘴)的出口汽流速度或级理想速度之比值。

4.17 最佳速比:Optimum Velocity Ratio,级内效率最高时的速比。

4.18 速度系数:Velocity Coefficient,叶栅出口的蒸汽实际速度与理想速度之比值。

4.19 流量系数:Flow Coefficient,汽流通过叶栅时的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之比值。

4.20 型面损失:Profile Loss,由叶片型面边界层中的摩擦、脱离、尾迹的涡流等现象引起的能量损失。

4.21 端部损失:Blade End Loss,由于叶栅端壁边界层和二次流的影响,叶栅端部的损失超过型面损失的部分。

4.22 冲波损失(激波损失):Shock Loss,由于超音速流产生冲波而形成的一种能量损失。

4.23 静叶栅损失:Stator Cascade Loss,静叶栅中静叶型面损失与端部损失之和。

4.24 动叶栅损失:Moving Cascade Loss,动叶栅中动叶型面损失与端部损失之和。

4.25 冲角损失(攻角损失):Incidence Loss,由于汽流进汽角与叶片进口几何角不一致而引起的叶栅附加损失。

4.26 余速损失:Leaving Velocity Loss,动叶栅出口处的汽流所具有的动能。

4.27 速度三角形:Velocity Trian,将动叶栅进出口的汽流速度和动叶轮周速度按一定比例绘出的矢量图。

4.28 轮盘摩擦损失:Disc Friction Loss,轮盘转动时,与其周围的蒸汽产生摩擦,并带动这部分蒸汽运动所消耗的一部分有用功。

4.29 鼓风损失:Windage Loss,在部分进汽级中,由于动叶栅在不进汽部分的蒸汽中运动时发生的一种风扇作用所消耗掉的一部分有用功。

4.30 弧端损失:Arc End Loss,部分进汽级中,在动叶栅进入进汽弧段时汽流排斥和加速呆滞在汽道中的蒸汽造成的损失,以及在进汽弧段两端汽流因周向流动所消耗的能量损失之和。

4.31 漏汽损失:Leakage Loss,蒸汽通过转子与静子部分之问的间隙产生漏汽而引起的损失,分为隔板漏汽损失、轴端漏汽损失和叶顶及叶根漏汽损失等。

4.32 湿汽损失:Moisture Loss,汽轮机级在湿蒸汽区工作产生的附加损失,一般包括过饱和损失、汽流阻力损失、制动损失和疏水损失。

4.33 节流损失:Throttling Loss,由于节流作用引起的蒸汽压力下降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4.34 机械损失:Mechanical Loss,汽轮机及被驱动机器的轴承为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的功。

4.35 叶型: Blade Profile,静叶或动叶工作部分的横剖面形状。

4.36 叶(片)高(度):Blade Height,叶片工作部分的高度。

4.37 叶宽:Blade Width,叶栅进出汽边额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4.38 弦长:Chord Length,叶型在弦线上的投影长度。

4.39 节距:Pitch,叶栅中相邻两叶片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4.40 安装角:Stagger Angle,叶型弦线与额线之间的夹角。

4.41 喉宽:Throat Opening,叶栅中相邻叶片间通道的最小宽度。

4.42 喉部面积:Throat Area,叶栅喉宽处的面积。

4.43 出口面积:Outlet Area叶栅通道出口处的环形面积。

4.44 面积比:Area Ratio,级的动叶栅喉部面积与静叶栅喉部面积之比。

4.45 相对节距:Relative Pitch,节距与弦长之比。

4.46 相对叶高(展弦比):Relative Blade Height;Aspect Ratio,叶高与弦长之比。

4.47 进汽角(进口汽流角):Inlet Flow Angle,静[动]叶栅进口处汽流绝对[相对]速度的方向与额线之间的夹角。

4.48 出汽角(出口汽流角):Outlet Flow Angle,静[动]叶栅出口处汽流绝对[相对]速度的方向与额线之间的夹角。

4.49 进口几何角(叶型进口角):Inlet Geometric Angle,叶型中弧线在前缘点的切线与叶栅额线之间的夹角。

4.50 出口几何角(叶型出口角):Outlet Geometric Angle,叶型中弧线在后缘点的切线与叶栅额线之间的夹角。

4.51 冲角(攻角):Incidence;Attack Angle,叶型进口几何角与进口汽流角之差。

4.52 汽流落后角:Flow Lag Angle,出口汽流角与叶型出口几何角之差。

4.53 汽流折转角:Flow Turning Angle,叶栅的进汽与出汽速度矢量之夹角。

4.54 径高比:Diameter-Length Ratio,级平均直径与叶片高度之比。

5、汽轮机主要零部件的强度与振动

5.1 叶片

5.1.1 蒸汽(静)弯应力:Steam(Static)Bending Stress,蒸汽流过叶片产生的汽流力在叶片横截面上所引起的弯应力。

5.1.2 叶片(离心)拉应力:Blade Centrifugal Tensile Stress,由动叶片、围带及拉筋质量所产生的离心力在叶片中引起的拉应力。

5.1.3 叶片偏心弯应力:Blade Centrifugal Bending Stress,当动叶片工作部分的质心与径向基准面不重合时,离心力在叶片中引起的弯应力。

5.1.4 叶片调频:Blade Tuning,对叶片的基本振型固有振动频率或激振力频率进行调整,使它们不相等并错开,处于一定安全范围的工艺。

5.1.5 叶片共振:Blade Resonant Vibration,当作用于叶片上的激振力频率与叶片固有振动频率相等或相近时,叶片产生的剧烈振动。

5.1.6 长叶片颤振:Long Blade Flutter,在高背压、小容积流量的工况下运行时,叶片周围非稳定流场的气动力与振动着的叶片之间相互耦合引起的自激振动。

5.1.7 不调频叶片:Untuned Blade,允许在共振条件下运行的叶片,其安全性校核主要考虑共振时的叶片动应力水平,而振动频率特性是次要的。

5.1.8 调频叶片:Tuned Blade,将固有振动频率与运行时可能发生的激振力频率调开的叶片,其安全性校核要对叶片振动频率特性和相应的动应力水平一并考核。

5.1.9 叶片一轮盘系统振动(轮系振动) Blade Disk Vibration,叶片和轮盘两种不同弹性体相耦合而产生的具有轮盘特性的振动形态。

5.1.10 叶片疲劳:Blade Fatigue,叶片材料在交变应力或交变应变作用下,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逐渐产生了不可逆变化,导致在一毛的循环次数以后,形成宏观裂纹或发生断裂的过程。

5.2 转子

5.2.1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Turbine-Generator Shaft System,汽轮发电机组的各个转子用联轴器连接而成的组合体。

5.2.2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Vibration Of Turbine-Generator Set,发生在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上的弯曲和扭转振动。通常的机组振动或轴系振动即指弯曲振动(径向轰动)。

5.2.3 轴系扭振:Torsional Vibration Shaft System,当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传递转矩时,在其各个断面上因所受转矩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角位移。当转受到瞬时干扰而突然卸载或加载时,轴系按固有扭振频率产生的扭转振动。

5.2.4 轴系稳定性:Shafting Stability,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在工作中维持稳定运行的性能。轴系中的工作参数如转速、动静间隙等变化时,会影响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能,使机组发生自激振动。

5.2.5 转子共振转速:Rotor Vibration Resonance Speed,当转子不平衡力产生的激振力频率与支承系统固有频率一致时,引起共振所对应的转速。

5.2.6 转子临界转速:Rotor Critical Speed,当激振力频率与转子弯曲振动固有频率一致时所对应的转速。

5.2.7 刚性转子:Rigid Rotor,第一阶临界转速高于工作转速的转子。

5.2.8 挠性转子:Flexible Rotor,第一阶临界转速低于工作转速的转子。

5.2.9 油膜振荡:Oil Whip,因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受滑动轴承油膜反作用力而引起的白激振动。

5.2.10 汽流激振(汽流涡动):Steam Flow Excited Vibration(Steam Whirl),由动叶顶部沿周向不均匀泄漏流或汽封的间隙流引起的不平衡蒸汽作用力激发的转子低频白激振动。

5.2.11 转子轴向推力:Rotor Axial Thrust,蒸汽作用在转子上的各种轴向力的总和。

5.2.12 转子静平衡:Rotor Static Balancing,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使其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质心相对几何中心的偏移量处于允许范围的工艺。

5.2.13 转子动平衡:Rotor Dynamic Balancing,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使其在旋转状态下测得的质心偏移回转中心引起的力与力矩的不平衡量处于允许范围的工艺。

5.2.14 热跑试验:Hot Running Test;Heat Indication Test,为验证汽轮机转子受热后的变形情况,在制造过程中所进行的使主轴、转子体边旋转边加热的试验。

6、本体阀门及管道

6.1 主汽阀:Main Stop Valve,使主蒸汽进入汽轮机并能快速关闭的阀门。

6.2 调节(汽)阀:Governing Valve;Control Valve,位于主汽阀后,调节进汽流量以控制汽轮机功率的阀门。

6.3 再热(汽)阀:Reheat Stop Valve,使再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并能快速关闭的阀门。

6.4 再热调节(汽)阀:Intercept Valve,位于再热汽阀之后,控制再热蒸汽流量的阀门。

6.5 联合汽阀:Combined Valve,主汽阀与调节汽阀组合成一体的阀门。

6.6 调节抽汽阀:Regulating Extraction Steam Valve,用来控制调节抽汽汽轮机抽汽量的阀门。

6.7 再热联合汽阀:Combined Reheat Valve,再热汽阀与再热调节汽阀组合成一体的阀门。

6.8 预启阀:Equalizing Valve,为减轻阀门提升力设置的可预先开启的旁通阀。

6.9 抽汽逆止阀:Extraction Check Valve,防止蒸汽和水由抽汽管向汽轮机倒流的关闭阀。

6.10 过载阀:Over Load Valve,超负荷运行或低参数运行时,向汽轮机送入超过额定蒸汽流量的阀门。

6.11 危急排汽阀:Emergency Blowdown Valve,汽轮机紧急停机时,使再热器及再热蒸汽管道中的剩余蒸汽经减温减压装置排入凝汽器或排空的阀门。

6.12 疏水阀:Drain Valve;Drain Cock,排除疏水的阀门。

6.13 配汽机构:Steam Distributing Gear,调节汽阀及其提升机构的总称。

6.14 主蒸汽管:Main Steam Pipe,将主蒸汽从锅炉或蒸汽发生器出口引至汽轮机主汽阀之间的连接的管道。

6.15 再热蒸汽管:Reheat Steam Pipe,从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口将冷再热蒸汽(高压缸排汽)输送到锅炉再热器进口的管道,及将热再热蒸汽从再热器出口引向中压汽缸的管道。若采用二级再热,则还应包括中压缸排汽送入锅炉再热并返回低压缸的管道。

6.16 联通管:Cross Over Pipe,多缸汽轮机中用于连接相邻汽缸的蒸汽管道。

6.17 疏水管:Drainpipe,排除疏水的管道。

7、调节、保安和控制系统

7.1 调节系统:Governing System,控制汽轮机转速和输出功率(或抽汽压力),以维持机组正常运行的设备与仪器的组合。

7.2 机械液压调节系统:Mechanical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MHC),按机械、液压原理设计的敏感元件、放大元件和液压执行机构等部件组成的汽轮机调节系统。

7.3 电液转换器:Electro-Hydraulic Servovalve,将电信号转换为液压信号的机构。

7.4 电气液压调节系统: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EHC),汽轮机的功率、转速等参数的电信号经综合与放大后,通过电子控制器、电液转换器操纵液压执行机构,以控制汽轮机运行的调节、保安系统。

7.5 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DEH),利用数字计算机实现电信号综合与放大,以控制汽轮机运行的调节、保安系统。

7.6 模拟式电液调节系统:Analogic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AEH),利用模拟计算机或分立元件实现电信号综合与放大,以控制汽轮机运行的调节、保安系统。

7.7 调速器:Speed Governor,调速装置中感受汽轮机转速变化,并输出相应物理量变化信号使调节(汽)阀动作的转速敏感机构。

7.8 机械离心式调速器:Mechanical-Centrifugal Speed Governor,利用由主轴带动旋转的飞锤使其离心力与弹簧或钢带弹性力平衡而产生转速变化信号的调速器。

7.9 液压式调速器:Hydraulic Speed Governor,利用由主轴带动旋转的压力油输送装置的出口油压或进出口油压压差随转速变化的关系,产生转速变化信号的调速器。

7.10 调速泵(脉冲泵):Governor Impeller,由主轴直接带动的一种离心泵式液压式调速器。

7.11 旋转阻尼(旋转阻尼调速器):Rotating Damper,由主轴直接带动的一种利用油柱离心力产生阻尼作用的液压式调速器。

7.12 电气式调速器:Electrical Speed Governor,利用电气元件产生主轴转速变化电信号的调速器。

7.13 磁阻发生器(转速脉冲发生器):Speed Pulser,利用磁阻变化产生转速变化电信号的电气式调速器。

7.14 放大器:Amplifier;Magnifier,将调节系统某一环节输出的位移、油压或电量等变化信号加以放大的装置。

7.15 油动机(液压伺服装置):Hydraulic Servo-Motor,调速装置中用来开、关主汽阀,控制调节(汽)阀开度的液压执行机构,起液压功率放大器作用。

7.16 错油门(滑阀):Pilot Valve,改变通往油动机油流路径的阀。

7.17 同步器(转速变换器):Synchronizer Speed Changer,可在一定范围内平移调节系统静特性曲线,以整定汽轮发电机组转速或改变负荷的装置。

7.18 同步电动机(调速马达):Synchronizing Motor,可以远距离控制的操作同步器的电动机。

7.19 自复位装置:Automatic Runback Device,汽轮机甩负荷,转速超过某一定值时,将同步器自动调整到额定转速位置的装置。

7.20 负荷限制器(功率限制器):Load Limiter,控制调节(汽)阀开度,使汽轮发电机组功率不超过给定值的装置。

7.21 调压器:Pressure Regulator,感受蒸汽压力变化并用来调整汽压的装置。

7.22 主蒸汽压力调节器:Main Steam Pressure Regulator,当主蒸汽压力降低到一定值时,调整调节(汽)阀开度的装置。

7.23 抽汽压力调节装置:Extraction Pressure Regulator,将调整抽汽压力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维持汽轮发电机组功率不变的装置。

7.24 背压调节器:Back Pressure Regulator,通过控制调节(汽)阀以维持汽轮机背压稳定的装置。

7.25 监视装置:Supervisory Equipment,为保证汽轮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对其引发报警和跳闸信号的主要运行参数(转速、振动、轴向位移和胀差等)进行测量和监视的设备。

7.26 超速保护装置:Overspeed Tripping Device,汽轮机转速超过额定转速一定值时,使汽轮发电机组紧急停机的各类机械或电气的保安装置。

7.27 危急遮断器(危急保安器):Emergency Governor;(Overspeed Governor),汽轮机转速超过额定转速一定值时立即动作,使汽轮发电机组紧急停机的机构。

7.28 危急遮断油门:Emergency Governor Pilot Valve,危急遮断器动作后使主汽阀关闭的错油门。

7.29 电超速保护装置:Electric Overspeed Tripping Device,汽轮机转速超过额定转速一定值时,利用电磁力动作使汽轮机调节(汽)阀迅速关闭,维持机组在额定转速下运行的保安装置。

7.30 微分加速器:Differential Accelerator,以转子加速度作为信号,使汽轮发电机组调节(汽)阀迅速关闭,维持机组在额定转速下运行的保安装置。

7.31 主脱扣器:Master Trip,汽轮发电机组运行中发生异常情况时,用手操作或用电信号远距离操作使汽轮机停机的保安装置。

7.32 闭锁装置:Lock Out Device,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进行危急遮断器试验时,防止汽轮机停机的装置。

7.33 低真空保护装置:Vacuum Trip Device,凝汽器真空降低到一定值后使汽轮机减负荷运行或停机的装置。

7.34 真空破坏器:Vacuum Breaker,汽轮机紧急停机时,为了破坏凝汽器真空而向排汽缸或凝汽器导入空气的装置。

7.35 润滑油压过低保护装置 Low Bearing Oil Pressure Tripping Device,润滑油压力低于规定值时使汽轮机停机的装置。

7.36 手动跳闸装置:Manual Tripping Device,汽轮机运行中发生异常情况时,直接手动停机的保安装置。

7.37 汽轮发电机组保护系统:Turbine-Generator Protection System,为防止汽轮发电机组本身或电网的故障危及机组安全的系统

7.38 报警保护系统:Alarm And Protection System,汽轮发电机组在起动和运行过程中,主机或各系统主要参数超出正常值,或机组发生损伤及其他发出报警甚至停机等保护机组安全的系统。

7.39 自动起动控制系统:Automatic Turbine Start Up Control(ATC),按转子热应力和运行参数,优化设置升速率和升荷率,实现寿命管理,自动完成机组由盘车至带额定负荷的启动全过程。

7.40 低压缸喷水装置:Low Pressure Casing Spray,为防止低压排汽缸温度超过一定值而设置的向排汽缸喷水的冷却装置。

7.41 油动机行程指示器:Servomotor Position Indicator,指示油动机行程的装置。

7.42 轴向位移保护装置:Axial Displacement Limiting Device;Rotor Position Limiting Device,推力轴承巴氏合金磨损或熔化导致转子轴向位移超过极限值时,使汽轮机停机的装置。

7.43 轴向位移指示器:Shaft Position Indicator。

文章阅读完毕,有任何产品或技术问题咨询,请直接拨打我公司技术服务专线:13638679450,18995634856,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致卓原创 | 版权所有 | 禁止复制 | 抄袭可耻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