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湖北,北风劲吹,气温陡降。地处鄂西大山深处的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龙马山村小学校园内,尽管气温早已降到了零下2摄氏度,教室内却暖流涌动。原来,当地供电公司早已为师生装上了碳晶电暖板,以前陪伴师生多年的冻疮、“馒头手”今冬终不再来。这是国网湖北电力大力推广电能替代的一个真实缩影。近几年来,该公司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模式,搭建起共生、互生、再生的电能替代推广生态圈,为留住湖北的青山绿水,激活幸福湖北建设的“绿色基因”作出了全新的探索和实践。
理念创新“电气化+”思路根植荆楚
湖北省缺煤少油乏气,是个能源资源匮乏的省份。同时,湖北省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对外来煤炭、油气的依赖程度较高。而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幸福湖北”的目标,绿色GDP已经成为衡量幸福湖北的重要指数。电能替代如何发展?国网湖北电力面临着现实的拷问。
对于湖北人均用电水平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较低的“两大短板”,国网湖北电力创新提出“电气化+”的电能替代工作理念,以提升电气化水平为切入点,实施“电气化+工业、+农业、+教育、+交通、+民生”五大工程,并在这五大领域中建设了示范项目。为此,该公司出台《“电气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电气化+”项目投资估算、里程碑计划、扶持政策建议编算,并与恩施州等多个地方政府和大学签订“电气化+”战略合作协议,发挥政府牵头主导作用,分别在农业、工业、交通、民生领域,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同时加大与设备厂家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力度,并利用直接交易和发电企业联合推进燃煤自备电厂替代。
今年1~10月,该公司已完成电能替代电量35.51亿千瓦时,超时间进度7.72个百分点。
面对这份“成绩单”,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营销部负责人表示:“运用‘电气化+’的思路推广电能替代,既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能落实‘去产能、稳增长、拉内需、惠民生’和增供扩销等多重目标,实现与客户、社会的共生共赢。” 如今,从大型商场的蓄冷项目,到遍布山区的茶企“柴改电”,从农村的大米谷物电烘干和生鲜农产品冷冻储藏技术,到港口的“岸电工程”,“电气化+”的推广理念已在湖北得到广泛推广并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国网恩施供电公司与建始县人民政府签署的“电气化+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尤其具有代表性。该协议明确提出,从今年到2018年,在恩施建始县中小学校及公立幼儿园建成“全电式”校园,即建设 “电厨房”“电锅炉”“电教室”;保障“电气化+”落地,实施配电网专项建设与改造,确保“用得上”,实施用电智能化改造,确保“用得好”。
机制创新凝聚电能替代的坚强合力
11月29日,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太极湖码头,国网十堰供电公司客服分中心的员工小江兴奋地将充电系统接入 “太极号”游船,为游船动力电瓶充电。“太极号”一次充电可以续航8小时160千米,实现游船污染“零排放”、水质“零污染”而且每小时成本是用油的二十分之一,船主和游客得到了实惠,小江也得到了上级的奖励和肯定。小江说:“这叫一举三得,今后搞电能替代更有奔头了。”对于小江而言,高兴是有原因的。为了确保电能替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国网湖北电力从一开始就在营造健全的管理机制上铆足了劲。
省公司营销部从总经理奖励基金中列支电能替代专项奖励资金,并制定了专项奖励办法,对电能替代工作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同时组织开展了电能替代项目竞赛活动,激发基层单位开展电能替代工作的积极性。每个月借助微信平台对参赛项目进行投票和综合评价,对优秀项目进行重奖,确保电能替代项目做优做实。小江的兴奋多半源于此。
针对外部环境优化,国网湖北电力积极促成省发改委出台《湖北省电能替代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港口岸电建设补贴政策等,千方百计降低电能替代项目运行成本。并与各级地方政府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形成有效联动,在推进“岸电工程”“全电校园”“电烤烟”“电制茶”等工作中做到了步调一致、同心同向。尤其是今年该公司与省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机井通电”工程合作协议,到2017年估算总投资45.01亿元。
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已经下达两批“机井通电”专项建设资金,新增改造通电机井、泵站3000多个,近20万亩农田因此受益增产,实现了政、企、民三方共赢,各方支持电能替代力道更足。
“我们还配合落实了电能替代项目配套电网建设的技改和基建两个项目包共1.8亿元专项资金,尽快消除电网瓶颈。为电能替代项目尽快投运用好‘催化剂’。”国网湖北电力发策部专责小赵告诉记者。
模式创新全面拓宽替代领域
这几天,咸宁市咸安区市民周温婉女士喜上眉梢,原来每天出行必乘的汽油公 交车终于改成了纯电动公交车,这对她的哮喘病很有好处。今年咸宁市又投运了100辆纯电动公交车,有人算了一笔账,1辆纯电动公交车每次充电只需8~10分钟,续航里程近200千米,实现废气零排放,而且每100千米能节约140元。如果一个城市投放100辆零排放的纯电动大巴,一年就减少3200多吨PM2.5排放,相当于为城市营造了千亩森林。公交车“以电代油”,不仅为公交公司节约80%的能源成本,更有利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提升。
以咸宁管辖的赤壁为例,“以电代油”前,占该市车流量5%的公交车,尾气排放量占总量13%以上,是碳排放大户。全部使用电动公交后,每年减少汽油消耗1750吨,减少碳排放量5300多吨。类似这样的案例,国网咸宁供电公司2016年就已经实施210个、电量1.4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6万吨煤的碳排量。
对于全省而言,咸宁的电能替代工作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但各地市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其根本在于,国网湖北电力开启了一个电能替代的新模式。
该公司全面践行四大专项行动为中心、各领域力争突破的电能替代推广新策略,抢占终端能源消费市场,做到“精确替代”。针对工业企业节本增效,实施“百企清洁替代”行动,精心组织以电代煤市场调研,走访工业陶瓷、玻璃制造、精密铸造企业,完成754个电锅炉(窑炉)项目推广。
针对民生取暖,开展“万千暖冬工程”行动,开展电采暖应用研究,调研分析省内的中小学校、社会福利院及部队营房、企事业单位办事机构的采暖需求,大力推广电采暖项目。今年已完成万户居民家庭、千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及企事业单位碳晶电采暖和电厨炊推广工作。针对港口发展,开展“绿色岸电”行动,建成“岸电系统”39套。
针对“三农”事业发展,实施“电气化+农业”行动,抓住网改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和农业电气化,在全省27家中央储备粮库、下属省市级粮库和5万户分散式家庭农场中,推广大米谷物电烘干和生鲜农产品冷冻储藏技术。1~10月份,湖北共建成热泵项目133个、电蓄冷项目588个,岸电系统39套,推广农产品辅助生产项目及电厨炊1743个,共实施替代项目9986个,储备合作意向2195项,替代设备净增用电容量595.32万千伏安。
国网湖北电力营销部专责霍伟强告诉记者,目前实施电能替代的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拓展。“在每一个地市、县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实施电能替代项目,凡能替换的能源,尽量用上电!”对于未来的电能替代之路,小霍信心满满。
来源:中国电力报